2022年11月12日,“碳達峰,碳中和”專題科普宣講活動圓滿舉辦,本次活動受到了深圳市科學技術協會大力支持。本次活動共分為 “碳達峰,碳中和”專題科普講座和雙碳專題科普行之“藍碳、綠碳知多少”兩個板塊,旨在通過寓教于樂的方式,向大家傳播“雙碳”科學知識,為提升青少年群體對生態文明建設科普意識,號召市民朋友尤其是青少年群體一起參與到助力“雙碳目標”的行動中來。
活動第一站,來到了翠竹街道綜合文體服務中心,由徐華林老師為我們主講“碳達峰,碳中和”專題科普講座。徐老師是廣東內伶仃福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高級工程師。徐老師以紅樹林的形成、紅樹林生態系統等方面為切入點,通過現場宣講、視頻播放等多種方式,深入淺出地為同學們解答了什么是碳中和以及紅樹林生態系統的相關問題,著重闡釋了紅樹林里的“雙碳”知識。
低碳生活無處不在,綠色出行就在身邊。充分認識綠色出行、低碳環保,對推進綠色發展的重大意義。徐老師用圖文并茂的“9招減碳生活”指導大家踐行低碳生活,幫助同學們認識到了降碳的重要性,提高了同學們對低碳生活的認識和理解。
紅樹林,是地球上固碳效率最高的生態系統之一,以及濱海濕地藍碳碳匯的主要貢獻者之一。福田紅樹林生態公園科普館,是以紅樹林濕地、鳥類家園以及沙嘴村口述史為主題的深圳市第一個國家生態環境科普基地。
活動第二站,走進了福田紅樹林生態公園科普館,展館老師通過現代多媒體展示手段,向我們普及紅樹林生態系統在實現雙碳目標中起到的重要作用,介紹了什么是“雙碳”。讓市民了解雙碳政策、樹立人與自認和諧相處的科學理念,普及碳中和科學知識。
在展館老師的科普講解下,我們了解到紅樹林、海草床、鹽沼并稱為三大藍碳生態系統,具有很強的碳匯能力。其中,紅樹林的固碳能力尤為明顯,紅樹林僅占全球陸地面積的0.1%,其固碳量卻占全球總固碳量的5%。它的植被和沉積物的固碳量大約是熱帶雨林的3~4倍。
通過此次科普活動的開展,帶領青少年深入地了解了什么是碳中和以及紅樹林里的“雙碳”等相關知識,了解了“綠碳、藍碳在實現雙碳目標中起到的重要作用,提高了青少年群體對碳達峰、碳中和相關科普知識的認識。鼓勵青少年群體在日常生活中以實際行動去保護生活環境,愛護共同的美麗家園。
歡迎掃碼關注深i科普!
我們將定期推出
公益、免費、優惠的科普活動和科普好物!